top of page

/ Art Forum 

歐洲當代藝術市場簡述:以法國為例

 

當前的歐洲藝術世界主要按照二戰後由美國確立的模式所組織,並且這一模式已經在全球傳播。它以經濟為重,並遵循市場邏輯運作。1973年,羅伯特(Robert)與埃塞爾.斯庫爾(Ethel Scull)夫妻的當代藝術收藏首次成功拍賣,明確化了當代藝術具備市場價值的觀念,更進一步確立了美國將藝術商品化的策略。今日,當代藝術作品具有投資和交易的價值,看似理所當然,實際上是相對較新的演進。

歐洲主要的藝術界不得不適應這種藝術世界的轉變。英國倫敦對於美國藝術產業的「策展人」、「私人市場」、「政府國家」三角關係照單全收,也因為殖民背景下種族融合的社會結構,倫敦成為非西方國家藝術家創作的核心。2022年,英國的拍賣市場份額(auction market share)僅次於美、中兩國,位居全球第三。

DSC02621.jpg
DSC02741.jpg

 

德國柏林另闢一逕,成為市場邊緣的頂端,也就是雙年展類型的藝術家發展的平台。

 

納粹獨裁統治時期,德國現代主義藝術,包括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被從國有博物館中移出,並在納粹德國被禁止並透過組織焚書、解僱藝術家和音樂家的職務,將博物館館長換成黨內成員的先行措施。戰後,第一屆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於1955年正式揭幕,知識分子以振興納粹對藝術與文化的迫害作為發起初衷。各式社會議題和文化研究相關主題的藝術創作,在二十世紀中葉至今的德國應運而生。藝術創作不僅伴隨社會變革,也同時是思考與倡議的媒介與動能。

DSC02790 (1).jpg

法國巴黎的藝術生態,則在近五年內,展現異軍突起的潛力,同時向藝術世界的市場與雙年展雙向敞開,也證明公共語私人倡議間協作的可能性。關鍵包含以下幾點:

 

1. 時尚品牌撐腰

時尚產業作為巴黎的主力產業與觀光亮點,生活、美學、文化乃至於當代藝術,均逐漸與之共榮。

 

2. 公私單位合作

私人基金會與國家單位有可能達成共同推廣藝術家的戰略結合,例如:2022年查爾斯.雷(Charles Ray)曾在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及證券交易所-皮諾收藏美術館(Bourse de Commerce – Pinault Collection)舉行雙個展。

3. 藝術獎項設置

以杜象獎(The Marcel Duchamp Prize)為例,每屆的四名入圍藝術家,除了能獲得35,000歐元的獎金外,也得以在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舉辦為期三個月的特別展覽,並獲得國外展覽機會。

|您可能也喜歡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