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Art Forum 

Gen Y and Z : 
​現象觀察與收藏分享

藝術顧問謝亞修攜手THE CLUB, Tokyo台灣代表王怡蘋一同暢談身處其中該如何看待藝術圈的獨到見解,分析近三年在藝術市場中發生的現象,以及身為收藏專家的個人意見。講座開頭首先介紹Gen Y and Gen Z的定義,Gen Y:Generation Y,又叫千禧世代(Millennials),泛指西元1981~1996年出生的人;GEN Z:Generation Z,數位原生 (Digital Native),在數位世代中出生,自有意識以來就是有網路的日子,因為資訊來源快速,所以他們的隱密性是非常低的,所有一切網路行為將留下紀錄,也是追求快速的一群人;發現到他們容易隨著網路輿論風向而稍有改變,追求即時資訊的他們缺乏忠誠度;西元2012年出生的人,則被稱為α世代 (Alpha世代)。

 

 

20~40歲區間的行為將是本場講座探討主題,從KOL現象談起,全球藝術市場中,身為該地區強勢的畫廊(藏家),即可優先挑選最高級別的作品,其中包含美國當代藝術畫廊與藏家,The CLUB, Tokyo台灣代表王怡蘋則分享了她在近年意外發現Gen Z的藏家格外在意藝術家Instagram追蹤者數量,該數據成為藏家判斷的重要指標,謝亞修也補充到在中國市場中,藝術圈會比較藝術家每一年的追蹤數成長率,這是在網路世代崛起後的最大特點。

 

 

 

 

 

 

 

 

 

 

 

 

 

 

現象觀察:NFT v.s Ultra Con(Ultra Contemporary)超現代

 

Ultra Con主要在談1974年出生的藝術家,比當代更當代,更接近這個世代的藝術,新世代指標性的藝術家。NFT中最具代表性的無聊猿Bored Ape Yacht Club,目前已累積十億美金總成交金額,超過30萬顆ETH總成交量;近期台灣Bored Ape大藏家周杰倫發行的NFT ‘Phanta Bear’ 目前累積出22,000顆ETH成交量,這個產業內有很多的熱錢,是我們正在討論的熱議題。在現象觀察的對談中,謝亞修表示:「兩者相同之處在於「流量、社群、曝光」,最大差異在於NFT的生命週期太短,熱度少於一個月,另外,根據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上的統計數據,超過七成以上的NFT都沒有超過3次以上的交易量,等於每個專案只創造了一次的市場交易;如此的交易現象延伸出付出的價值(消費價格)與享有的社群內服務內容不成正比,意思是現階段的NFT社群入場門票太貴;另外,兩者的差異在於稀缺性,以一個藝術家一生最多創作8,000件實體創作作為比較,數位創作的NFT在單次專案即可創作出遠超越實體創作數據的作品量,造成稀缺性的差別;兩者之間看待名聲的優先順序尤其不同,NFT公司更在意的會是流量、熱度、金錢。」

 

《掌握網路數據後,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圈的專家顧問嗎?》

當網路資料公開透明後,各種藝術平台均能透過網站提供親易近人、便於閱覽的數據,謝亞修分享Art Market Moniter提供的數據,可以追蹤哪些藝術作品在一級市場交易超過10~30倍以上的成交量。謝亞修說曾經有朋友提出「如果把所有的數據整理出來,就能成為藝術圈的專家顧問,那是不是人人都能賣畫?這件事情要怎麼看?」王怡蘋則回覆這取決在這些平台想要提供給消費者的面向,她認為只能作為參考而不是全部的面向,一級市場才是最重要的地基,影響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舞台包含緩慢的堆疊作品價格,遠比一夕之間的爆紅還來得重要,另外,他也認為可以關注每一家畫廊是如何看待藝術家的不同面向,並且透過展覽設計的巧思來賦予藝術家的新價值,當商業價值加上藝術價值,整體表現才會完整。謝亞修認為拍賣數據不代表一切,藝術家作品短期內成交的價格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外,產業消息更為重要,資訊包含該藝術家被哪一家畫廊代理、拿到什麼獎項、到哪個美術館展覽、被哪些公眾空間展覽空間收藏作品等,關注於藝術家未來發展,才是長期投資的關鍵。

 

 

 

 

 

 

 

《後疫時代,海外畫廊的快閃跟擴點》

亞洲近五年內,一級與二級藝術市場表現優異,使得海外畫廊搶攻亞洲市場駐點,包含香港畫廊貝浩登與韓國首爾 VSF,今年9月初FREEZE首爾藝博會登場,其中有三間非亞洲畫廊進入首爾駐點,去年台灣也有三場快閃。今年王怡蘋又帶The Club來到台灣市場曝光,藏家們都會來訪The Clubs日本銀座店,當疫情來襲,The Club思考著如何調整適應,發現台灣疫情控制得很穩定,做了10天的快閃展覽;今年選擇台灣市場推廣,一來是我們認為台灣藏家活力充沛,對於日本藝術家的接受度高,最重要的是,The Club的老闆很喜歡台灣。

《新世代的規矩:BUY 1 DONATE 1,配貨與排隊》

市場在近五年中,出現了新規矩,當你想要收藏非常頂尖熱門的藝術家作品時,畫廊會有許多設定要求,例如你可能會被要求Buy 1, Donate 1(若想要購買一張作品,則需要另外捐贈給指定的美術館一張作品),或是被要求購買五張作品,才能購買到你所指定的這一張作品,又或是需要排隊等。王怡蘋表示先前有遇過Buy 1, Donate 1,如果很喜歡這個藝術家,而且想要支持他的話,就會覺得可以試試看,近期就出現某一個位於邁阿密的年輕博物館一直在Donate新世代藝術家,感覺很像在洗履歷,但藏家還是得配合這個遊戲規則,所以,我認為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藝術家才是重點,否則就失去意義。謝亞修則解釋為什麼會產生配貨與排隊狀況,當一個作品在一級市場跟拍賣紀錄間有巨幅價差時,媒體與社群軟體會發出該作品價格翻倍的大量消息,造成原本對於藝術品不夠認識且沒有足夠見解的熱錢引入,導致一種Hype出現(以前是玩車跟手錶的人,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近期,Hype現象而進場收購作品的藏家們,特別喜歡團購跟掃貨,造成缺貨的假象與討好畫廊現象出現,惡性循環。因此,畫廊為了要保護藝術家,開始跟藏家們簽署了3到5年的禁賣條款,希望藏家們真實支持畫廊的所有專案跟眼光,而非跟風熱潮。我的改變會是跟畫廊提出未來一年想要購買的作家作品,再進一步討論我要做出哪些事情可以往這個方向前進,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往專業藏家的角色前進。

《身為專業藏家的擁有與失去:重要的是找出屬於自己的脈絡》

謝亞修:現在是一級市場很擁擠,二級市場很熱(一擠二熱),這麼多2019與2020年作品上拍,你身為畫廊的工作人員,你(王怡蘋)有什麼想法?

王怡蘋:我覺得這就是對藝術家的長久性是很危險的,19年才出工作室的作品,秋拍就看見這則作品,我覺得這回到前面提到的畫廊如何安排藝術家作品的方式有關,如果畫廊一直出錯,我就會質疑這個畫廊的專業性。回到一級市場很重要,藝術家有展覽、有曝出、被認識、有交流,回到人類1 on 1,不是只有網路上推廣。

謝亞修:我也相信時間或是所謂的資本主義機制會讓價格回穩,也會讓這些很Hype的東西消退一下。你身為藏家,在市場這麼擁擠的狀態,你的藏家心態有做了什麼調整嗎?

王怡蘋:我覺得很難耶,我會一直回去看的事情,就是要用一個宏觀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市場,中生代藝術家其實已經穩定創作20、30年,手中的藏家也很穩定,年輕藝術家以支持的心態最健康。我覺得這件事情最大的轉換就回到藝術藝術家的職涯發展為主。

 

如果我們沒辦法都買到我們喜歡的藝術家作品,只能做取捨,收藏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消費行為,不是只有純粹的購買,在購買之前做的研究、找到你最對、真正喜歡的作品,以及如何管理這個作品,包含如何支持這個藝術家的職業發展,也都是不同面向去考慮的。現在我們只能調整心態,收藏並不是代表你所收藏的東西,你也要把沒有購買到的東西,有跟無之間的總和,那些「沒有」的部分,做研究時付出心力去了解到這個藝術家的歷程,也是屬於你自己的一部分,有可能在未來找到別的年輕藝術家。如果買不到A藝術家,但未來可能會出現一個B藝術家是以A藝術家被啟發為論述,並且以這個世代的語言去創作,這個脈絡也很重要,然後還有能力收藏B藝術家的作品,這樣也很棒。

最後,跟大家談一下國外的畫廊做快閃跟新據點擴點動作外,現在其實也有做很多VR虛擬展間,像我前陣子做的展覽《V|Chaper 1》,也有把這個展覽留在雲端資料庫,未來這些展覽不只剩下照片,而是永遠留存的3D檔案,隨時可以存取去感受展覽氛圍,我認為這是未來的很大趨勢。

ONE ART Taipei 2022 藝術講座 |

2022年OAT首度舉辦藝術講座,以全球藝術市場、新世代藝術收藏與NFT價值為探討主題,特別力邀《當代藝術新聞》總編輯鄭乃銘與獨立策展人王焜生探討【疫情,把藝術生態搞瘋了嗎?----從產業生態看疫情與藝情】主題;知名藏家謝亞修與 THE CLUB, Tokyo台灣代表王怡蘋,則以主題【Gen Y and Z:現象觀察與收藏分享】做內容頗析;EchoX共同創辦人暨執行董事李佳憲與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鍾典晏先生進行焦點對談【解密 NFT 法律概況】;以藝術新視野氛圍迎接2022年的開始,讓聽眾們吸收藝術市場新知,更加理解藝術產業的酸甜苦辣及專業趨勢分析。

藝術講座_王怡蘋(左)x謝亞修(右)01.jpg
藝術講座_王怡蘋(左)x謝亞修(右)02.jpg
2022-OAT 講座-103.jpg
2022-OAT 講座-101.jpg
2022-OAT 講座-134.jpg
2022-OAT 講座-138.jpg
2022-OAT 講座-147.jpg
bottom of page